申請年齡再延長:由3歲延長至小孩八歲,擴大照顧幼兒的年齡。

況且德國人對中美認識甚淺,很多人沒聽過這國家都不奇怪。宏都拉斯在香港稱為「洪都拉斯」,然而洪都拉斯在台灣是資深演員洪勝德的藝名。

生态环境部:2024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深入推进

他們關心香港的七百萬人,不會比關心宏都拉斯的九百萬人多,即便香港經濟比宏國發達得多。(後記:香港人最記得宏都拉斯的,應該是20年前農曆新年賀歲盃足球賽,「華人第一中鋒」歐偉倫對宏國時單刀橫傳。宏都拉斯首位女總統上任,幾間德國傳媒都有報導。她來德時,英德文已經很流利,英文還有美國口音,使我最初以為她是美國人。認識宏都拉斯的東方人,或多是台灣人,因為他們有邦交。

跟大部分德國人談香港,就像跟他們談宏都拉斯,都是遙不可及的地方,跟他們日常生活無關。此外,我也認識幾位千里達人,來自這個加勒比海前英殖,使我對中美有點認知。也就是說,身為指數化的投資者,你必須放棄從過去的績效推導未來要執行的投資決策,你要全盤接受未來市場給的報酬。
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結論 未來的10年、15年、20年甚至是30年,我們會是受到運氣眷顧的投資人,還是遭到運氣開玩笑的投資人呢? 還真的不知道。因此,我們試著從過去股票全球市場不同持有時間的報酬變化,理解運氣是如何帶給每一個年代的投資者,截然不同的報酬。在不同的投資時空,即便使用了指數化投資,也不能保證每個相同持有時間的投資都能帶來亮眼的報酬,這正是運氣帶來的影響。因此,在此篇文章,我將透過全球股票市場,來說明過去的績效無法代表未來,身為指數化的投資者,必須放棄從過去的績效推導未來要執行的投資決策,也希望能讓你理解,雖然在我們開始投資的那一個時刻,就接受了未來的一些結果,但我們依然能夠把握其他可控的因素,健全我們的財務計畫。

運氣可以加速增長我們的資產,也可以緩慢地拖累資產成長。儘管掌握運氣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有點無奈,但是,換個角度來看,這其實就是我們投資所需要承受的唯一風險,相較於其他承受更多風險的方式,真是再簡單不過了。

生态环境部:2024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深入推进

2000年投資全球的投資人做錯了什麼嗎? 並沒有,就只是運氣玩個小把戲。運氣並非我們所能控制的 對於採用大範圍指數化的投資人,會選擇全世界當作他們的標的,比如美股的VT或是VTI+VXUS,或是英股的VWRA/VWRD。作者製作提供 平均資產:895% 中位數資產:876% 最差的績效是1989年381% 最好的績效是1975年的1494% 投資30年最差的績效381%,是1989年所創下的,但其實換算年化報酬率,依然有4.56%,只是對於最好的績效,從1975年創下的1494%,換算年化報酬率為9.43%,依然是差異非常多。但是你可以發現,即使我們將1975年的投資人,轉換時空至1989年投資,也只是賺得比較少而已,並非虧損。

就好比採用相同股債配置的投資人,在過去採用4%法則提領資產,也會因為報酬(運氣)的關係,擁有不同的提領年限。正確的投資決策,可能帶來虧損結果,而錯誤的投資決策,也可能帶來獲利的結果。但不要忘記,如果我們可以確實掌握一些事情,比如在成本的控制,採用低成本的投資工具將輕易勝出許多投資者之外,也可以縮短你完成財務目標的時間,掌握投資時間維度的長短,讓時間做我們的好朋友,越長的投資時間所獲得的平均績效將越好,掌握資產配置,不只能掌握風險降低波動外,對於長期投資的報酬更是有決定性的影響。比如同是投資台灣市場0050為時一年的人,如果是在2019年投資,可以獲得32.97%的報酬,但是前一年,2018年的投資人反而虧損4.89%,明明都是獲取整體市場報酬,沒有擇時進出,也沒有承擔較多的個股風險,可是報酬差了十萬八千里,運氣,真的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

但不要忘記,如果我們可以確實掌握一些事情,比如在成本的控制,採用低成本的投資工具將輕易勝出許多投資者之外,也可以縮短你完成財務目標的時間,掌握投資時間維度的長短,讓時間做我們的好朋友,越長的投資時間所獲得的平均績效將越好,掌握資產配置,不只能掌握風險降低波動外,對於長期投資的報酬更是有決定性的影響。我們都應該要掌握,除了運氣以外的那些事情,並且堅持執行下去。

生态环境部:2024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深入推进

在不同的投資時空,即便使用了指數化投資,也不能保證每個相同持有時間的投資都能帶來亮眼的報酬,這正是運氣帶來的影響。投資15年時間 作者製作提供 平均資產:196% 中位數資產:190% 最差的績效是2000年122%,15年只上漲22% 最好的績效是1993年的325% 投資15年最差的績效是2000年的122%,當初堅持投資全球市場的人,應該很少人會接受,在經過15年之後,年化報酬率僅僅只有1.33%,這個績效真的很難看,令人難以信服。

掌握我們能控制的 運氣與投資成敗的關係至關密切,但我們對於運氣的發展又顯得無能為力,是否就只能放任運氣主宰著我們的未來,而不需要關注其他的事項?並不是的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結論 未來的10年、15年、20年甚至是30年,我們會是受到運氣眷顧的投資人,還是遭到運氣開玩笑的投資人呢? 還真的不知道。因此,在此篇文章,我將透過全球股票市場,來說明過去的績效無法代表未來,身為指數化的投資者,必須放棄從過去的績效推導未來要執行的投資決策,也希望能讓你理解,雖然在我們開始投資的那一個時刻,就接受了未來的一些結果,但我們依然能夠把握其他可控的因素,健全我們的財務計畫。只是看看獲得運氣眷顧的投資人,擁有7.22%的年化報酬率,依然還是感到羨慕。作者製作提供 平均資產:895% 中位數資產:876% 最差的績效是1989年381% 最好的績效是1975年的1494% 投資30年最差的績效381%,是1989年所創下的,但其實換算年化報酬率,依然有4.56%,只是對於最好的績效,從1975年創下的1494%,換算年化報酬率為9.43%,依然是差異非常多。正確的投資決策,可能帶來虧損結果,而錯誤的投資決策,也可能帶來獲利的結果。

如果你沒有做好儲蓄,你將沒有本金可以投資,如果你沒有良好的選股能力,你就必須理解指數化投資才是更有效率的方式,如果你沒有做好資產配置,你將暴露自身於更多的風險之中,如果你沒有緊急備用金的準備,則在意外來臨之時,不用運氣帶來的市場打擾,就可以破壞你好不容易建立而起投資計畫。也就是說,身為指數化的投資者,你必須放棄從過去的績效推導未來要執行的投資決策,你要全盤接受未來市場給的報酬。

投資30年時間 最後我們來看時間比較長的30年,但由於ACWI的歷史數據不夠多,因此在這部分,我採用MSCI WORLD的指數資料,其差異是WORLD僅包含成熟市場,但依然可作為全球股票市場的參考。因此,我們試著從過去股票全球市場不同持有時間的報酬變化,理解運氣是如何帶給每一個年代的投資者,截然不同的報酬。

可是另一個1993年的投資人,相同的持有15年時間,卻能擁有8.17%的年化報酬率。投資10年時間 作者製作提供 平均資產:167% 中位數資產:173% 最差的績效是1999創下的83%,投資10年虧損17% 最好的績效是1991年的255% 身為過去10年,獲得最優秀報酬的1991年投資人,如果晚個8年開始投資,他對於投資兩個字所體會的感受肯定會大不相同,畢竟一個是過去最好的十年,一個是最差的十年。

運氣,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。投資20年時間 作者製作提供 平均資產:238% 中位數資產:223% 最差的績效是2000年165% 最好的績效是1988年的403% 持有20年時間的全球投資人,最差的績效為2000年165%,換算年化報酬率是2.54%,似乎勉強可以接受,還算贏過通膨。就好比採用相同股債配置的投資人,在過去採用4%法則提領資產,也會因為報酬(運氣)的關係,擁有不同的提領年限。投資並非一蹴可幾,要完成投資目標,並非單靠運氣就能達成。

儘管掌握運氣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有點無奈,但是,換個角度來看,這其實就是我們投資所需要承受的唯一風險,相較於其他承受更多風險的方式,真是再簡單不過了。比如同是投資台灣市場0050為時一年的人,如果是在2019年投資,可以獲得32.97%的報酬,但是前一年,2018年的投資人反而虧損4.89%,明明都是獲取整體市場報酬,沒有擇時進出,也沒有承擔較多的個股風險,可是報酬差了十萬八千里,運氣,真的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。

對投資者來說,運氣的好壞,至關重要,因為運氣帶來的影響,可以讓採用相同指數化投資方法的人,卻因為運氣的不同,而造成極大的報酬差異。運氣可以加速增長我們的資產,也可以緩慢地拖累資產成長。

運氣並非我們所能控制的 對於採用大範圍指數化的投資人,會選擇全世界當作他們的標的,比如美股的VT或是VTI+VXUS,或是英股的VWRA/VWRD。2000年投資全球的投資人做錯了什麼嗎? 並沒有,就只是運氣玩個小把戲。

但是你可以發現,即使我們將1975年的投資人,轉換時空至1989年投資,也只是賺得比較少而已,並非虧損這個農場主人原本承接祖輩農場,過去德國的大量飼養如同工廠,沒有人道理念的經營,後來農場老主人自己不能忍受工廠經營模式,學習更多的人與自然聯結關係的理念,循著自己的良知經營,成立基金會推廣共生永續的畜牧理念。每次實習完回來,他從背包裡拿出的工作服沾有泥巴,還散發農舍豬、雞糞便味,口袋也夾雜許多麥草。如果是要考非相關於他所學專業的大學科目,必須讀兩到三年的高等中學,因為需要念第二外語與其他非相關專業科目的學科,考試科目比較廣,這樣的資格考就是一般的大學考Abitur。
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理論與實習並重的十一年級 兒子是沒有上過職業訓練而升高等中學的學生,對於十一年級的學生,本邦教育部規定學程要有足夠的實務經歷,不能只有上理論課。

兒子今年16歲,原本念基礎中學,發展較晚的他後來克服了閱讀障礙,繼續在學校多讀一年,十年級畢業後,取得相當於實用中學畢業資格,他想繼續升學,於是換到可以就讀十一年到十三年級的高等中學(Oberschule),相當於台灣的高中程度,就讀過程必須多考好幾次的資格考試,但他都過關斬將地考過了。問他這樣混合飼養有何好處,他說有豬隻在,雞就會得到豬的保護而不會受狐狸攻擊,豬有保護雞的功能。

受過職訓念高等中學的學生,通常念完一年到兩年就可以考與相關專業有關的大學考試,叫Fachabitur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